有个日常生活中现象,大家可能都注意到,就是流行趋势会在消失之后突然卷土重来。20世纪80年代度流行阔腿裤,到90年代可能就显得很土,可是再过20年,似乎又变得很洋气。60年代流行格子大衣,到80年代显得像妈妈服,可是再过20年,又重新变成时尚复古风。其实,流行趋势这种螺旋形变化,不仅仅存在于时尚界,也会发生于学术界。其中个例子,就是“国家”这个概念命运。
“国家”概念螺旋形命运
1968年,学者亨廷顿本著作诞生可谓石破天惊,这本书叫《变化社会中政治秩序》。它中心思想是什呢?其实它开篇第句话就点明,它说:“国家之间最重要政治差异不是z.府形式,而是z.府深度。m;主和专制差异,小于体现着组织性、有效性国家和缺乏这些特质国家之间差异。**主义国家和西方自由国家都属于有效而不是软弱政治系统。”
为什说这个观点石破天惊?因为它居然将苏联和美国视为同类国家。们知道,冷战期间,美苏势不两立,人们通常也认为这两个国家南辕北辙。但是,亨廷顿说,如果们以国家统治能力而不是z.府统治形式作为区分标准,那美苏属于同类国家,姑且称之为“强国家”,而它们共同对立面,则是当时陷入各种动荡、政变和g,m发展中国家,也就是“弱国家”。
事实上,亨廷顿引领种趋势。在他之后,批学者开始在研究中强调国家视角。表现之,就是批研究所谓“东亚奇迹”学者,提出“发展型国家”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东亚国家之所以能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率先摆脱贫困,是因为它们拥有强大而积极官僚体系。在这些国家,z.府这只“看得见手”,制定定产业政策,协调组织金融、土地、税收、技术、劳动力等资源,冲向国际市场,实现特定产业腾飞,并以此撬动整个经济发展。当然,这只是“国家视角”崛起个例子。除此之外,还有些研究非洲学者、研究g,m学者、研究欧洲史学者,都纷纷开始强调“国家”重要性。1985年出版本文集,可以说是这个趋势标志,这本书名字就叫“重新带回国家”。
然而,“国家”刚被带进镁光灯下不久,又很快走出舞台中心。为什?因为苏东剧变发生。苏联垮台极大地改变比较政治学研究视野——人们不禁发问:不是说苏联很强大吗?不是说苏联和美国本质上是同类国家吗?怎它说倒就倒呢?说到底,美国和苏联不是同类国家。说到底,统治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