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象”,不知会有何“意”,“意象”既出,就结束。中国古琴曲,并无主题,趣味在声音和无声之意。中国诗
本质与境界在意象,这影响到
如何用感觉控制写中文小说。
当然,读者有做各种释读能力。
也可以作为
个读者来释读
自己
小说,说出另
番道理。这也就是为什
创作者常常是多重“人格”。
这里试着说
,是
认为
自己
创作状态。
有时会想,也许中国艺术
传统,完全不是
认为
那样,只不过
有另外
种释读罢
。写小说,可能是
在另
种释读或误读
情况下
自
尊重。作为释读,任何文化系统
人都可以有对中国小说
理解能力,这
次,是日本读者面对
小说。
日本是个对中国近代变化有重要影响
国家,
并非是研究这方面
专门家,但现代中文里,有大量日本传来
语词,例如“干部”、“传统”、“派出所”等等,即可知道影响之深之广,而且深广到许多语词若不专门指出来,大部分中国人不会知道它们是外来语,也就是舶来品。看,“舶来品”就是
个日本
汉文词形。
中国近现代著名作家中,与日本有过关系,多得惊人,鲁迅是最受尊敬
个。叙述这些应当是文学史
工作,
想说
是,有
如此多
联系,中国人对日本文化是否会理解得容易
些呢?反过来说,日本人理解当代中国文学是否会容易
些呢?
不是要解答,
只是希望容易
些。
小说译成日文出版,
亦希望如此。
九九二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