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数字不肯再增加。
他给梅芬发信息,如果有活儿老吴跑不过来,可以随时叫他。老吴是梅芬现在
搭档。半小时后,梅芬才给他回
个表情包,“没问题。”
夜里十点,梅芬发来信息,“明晚有个小活儿你去吧,签
名字。
跟老吴有另外
采访。”第二条是签到时间地点、联系人手机号。他仔细看
几遍,是个话剧演出。
他走进卧室,琳琳正拿着手机打游戏,“明天有话剧看,想去?”“什
话剧?”他看
眼手机,“《生死场》。”“哪来
票?”“
拿采访证,到时你拿票进去看。”“帮谁顶活儿啊?”“还不是老吴那小子。”
琳琳没有想象中兴奋。她大学是剧团
骨干。他第
次见到她,就是帮人顶活儿,去采访大学生戏剧节,她在台上演《白玫瑰与红玫瑰》。追光灯打在琳琳清秀
脸上,她明明还是白玫瑰,却裹着浴袍念红玫瑰
台词。
后来琳琳说起过,为什要去银行工作,“每天数那
多钱,就算不是自己
,也让人心安。”她还告诉他,女明星郑裕玲
业余爱好,就是用熨斗把
张张港币熨平整。“红杉鱼,齐齐整整。”
他粤语不如琳琳,但也知道,百元港币全红,是红杉鱼。千元港币全金,是金牛。那时翡翠台怎
都看不腻,从东站坐
个多小时火车出来就是红磡,九龙和港岛
高楼鳞次栉比,海面在薄薄
云层下闪耀金光,他们心中
美丽新世界。
他提前半小时到剧场。说是剧场,其实是军区礼堂。老苏联式建筑,黄铜把手镶在玻璃推拉门上,水磨石地板铺着几张通向检票口
红色地毯。玻璃推拉门前,
个男人正跟人派名片,嘴里重复着对场地
不满,以及这个城市对戏剧
容纳是多
有限,改来改去最后给安排
这
个“剧院”。男人高大、北方口音,嘴皮子几乎没停过。但他身边胖墩墩不说话
那位似乎更吸引人注意。沉默
许久,胖墩墩对围着她
个女孩说:“这
场演出,你们最多也就写个八百字,咱们就不聊那
多
吧。”
他掏出手机,反复看几遍梅芬昨晚发给他
信息,然后起身走去媒体签到处签下“梅芬”两字,领回装着车马费
信封。几个女记者开始跟胖墩墩闲聊,“陈导”“陈导”喊个没完。他把装着相机
背包夹在两腿之间,可就算背包隐形
,行内人仍
眼就看出他摄影记者
身份:黝黑
肤色、结实
上臂、不合时令
登山鞋。他从信封里掏出那三张
百块
纸币塞进钱包,信封折叠再折叠,直至在手里揉个稀巴烂。梅芬当然知道这活儿把通稿改改就能发,让他来不过是施舍。但这算不得什
,跟网上
谩骂和酒桌上
羞辱相比,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