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到汕头港,准备登上“南湖”号。倒不是急着回香港,而是急着看看大船
样子。小时候,母亲经常向
形容她当年下南洋时,乘坐
那艘大船,是如何如何
巨大。
直记得,她形容那艘船“比
个足球场还大”时,那种自豪满足
神情。可是,
活到这
大,却还
直没有机会乘坐大船。第
次乘坐大船,竟在汕头,也就是
母亲四十多年前,登上大船下南洋
地方,所以让
更觉得意义深远。
走进汕头港,便看到“南湖”号,停泊在码头边。高高
烟囱在喷着黑烟,
副整装待发
架势。这果然是
艘大船,可以运载好几百人,看来比
母亲当年乘坐
船还大,绝对大过
个足球场。
从小听
母亲
描述,
直对这种“大过足球场”
大船,十分神往,现在总算可以圆
这个梦。办理出境手续时,汕头港
公安和海关人员,都不说普通话,而和上船
乘客说起潮州话来
。看来,这些工作人员都是当地人,和“自己人”当然很自然地便说起潮州话,不再是普通话
。语言学上有所谓“语码转换”这现象。就是说,
个人如果懂得几种语言,那他会在某些场合使用某
种“语码”,而在另
些场合,又“调换”使用另
种“语码”。而在这种“语码转换”当中,便隐藏着某种特殊
“信息”。
还没去研究汕头港
这种“语码转换”
“信息”是什
,但
懂得潮语,工作人员和
说潮语,
觉得是
种“尊敬”,把
也尊为“自己人”看待。但如果换成不懂潮语
人,比如说,
千多年前
韩愈,他听到潮语,恐怕就会觉得“排外”
。
上船,找到二等舱
铺位。原来那是上下两层
床位,比起
在广西梧州乘搭
江轮上那个大统舱,舒服多
。放下行李,又急忙走到船上各处去参观。
晚上6点钟,在光洁明亮大餐厅吃晚饭。
想起小时候,母亲跟
说过,她当年乘大船,船上是没有餐厅
。她们
行人,得自己在甲板上,围成
个
个小圈圈,大家动手煮饭烧菜,就那样挨过
好几十天才靠岸,好像难民逃难
样子。晚饭后,夕阳无限好。
登上最高
层
甲板,瞭望滔滔
南中国海,海水拍打着船
两侧,激起几十尺大浪花。
酒兴发
,开
瓶好酒,在甲板
长椅子上,对着金黄色
夕阳和滔天
海浪独饮。生平喝酒,恐怕也是这
次最为痛快。
直到天全黑
,
微微醉
,才回到舱房去。今晚,
终于实现
十多年来
心愿,在微微
醉酒中,睡在
母亲四十多年前下南洋
同
个海洋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