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陈海宁发表论文“八九五年”这个年份本身,也不容小觑。
这年对于那个大清帝国来说太过特殊。在此之前年,大清国吃从鸦片战争之后最屈辱场败仗:甲午海战。号称海军舰队
没有其他人,图书管理员看到似乎很是吃惊,多少也有些好奇,便从她办公桌前绕过来,走到旁边问到底发现什。
本来想说“其实看不太懂”,但当指着眼前这页机械示意图时,忽然就明白它是什,略显得更加吃惊地说:“这是……扑翼飞行器?载人扑翼飞行器。”
第本翻阅完毕之后,把它交还给图书管理员,又申请第二本继续翻阅。同时,还跟她说声“辛苦”,因为这本还会再看,只能辛苦她多跑几趟。
把陈海宁所有论文都复印下来,回到家中以后,重新从他用毕生精力研发扑翼飞行器中爬出来。这个东西不是要找重点,想要知道是爆炸案真相,而这个真相,其实就摆在面前。只要从论文发表时间看,就已经目然。
八八四、八九五、八九八、九〇〇、九〇二、九〇,正是这样串年份,陈海宁在《工业科学》上发表论文年份,所有真相。
包括陈海宁回国那年第篇论文在内,陈海宁生竟在《工业科学》这个极为专业学会年刊上用德文发表六篇论文。这点令钦佩不已,对科学史知之甚少,但这个数字和这样年代,恐怕完全可以跻身中国早期科学界前列。但这些在此时已经无法掩盖真相。
这就像次拼图游戏,形状各异所有小图片都已经找到,到底是什样图画,要做只剩下把它们拼到起。
“时间”就是找到拼图接缝对接规律钥匙,而这个钥匙内容就是:陈海宁发表论文时间和他被调离山东机器局时间吻合。
发现这个显而易见秘密时,笑出来。
陈海宁在德国留学三年,离开德国时,也就是八八四年发表他第篇学术论文。随后,当他回国重新就职于山东机器局之后,迎来自己研发扑翼飞行器停滞期——空白十二年。没有详细记载,当然不能用猜测得到结论来表述空白十二年在有着科研热情陈海宁身上到底发生什。仅看到八九五年,陈海宁忽然又开始发表论文即可。第二年,他被调离山东机器局,而且还是去只有被发配才会去新疆,这无疑是次惩罚。对什惩罚?似乎相当显而易见。随后几次调离,虽然没有新疆那偏远,但也都是年时间就又调回来,无论怎理解,大概都跑不出这是次次惜才和惩罚之间纠结结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