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道理,但对于生从事电影工作李小龙来说,他可能早就意识到10公斤新增脂肪会让查克·诺里斯肌肉线条变得不再清晰,这可以与他自己雕刻般体形形成鲜明对比。有份参演鲍勃·沃尔说:“查克不喜欢《猛龙过江》原因之,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看上去像是头肥胖驼鹿。”[227]与拳腿快如闪电李小龙相比,额外重量势必会减缓查克·诺里斯移动速度。身为主演、导演兼制片人,李小龙显然没有把对自己有利条件摆到桌面上。
李小龙为斗兽场战做长达13页详细笔记和人物分镜,其部分灵感来自穆罕默德·阿里和克里夫兰·威廉姆斯(CvelandWilliams)二番战及三番战(1966年)。李小龙空手道冠军弟子乔·刘易斯曾提到过:“李小龙会在他那台8毫米电影放映机上反复播放克里夫兰·威廉姆斯拳击比赛,他会研究阿里是如何出拳,包括他移动方式,李小龙特别强调机动性,而空手道习练者更注重静止站姿。”[228]李小龙和诺里斯在嘉禾搭建斗兽场内紧锣密鼓地拍三天,他们增加踢腿、摔投以及其他武术技巧。与此同时,李小龙也开始教查克·诺里斯如何搞清楚竞技格斗(体育运动)和电影打斗(娱乐表演)之间区别。“们从李小龙身上学到非常宝贵经验,”鲍勃·沃尔回忆道,“当你真正与人格斗时,你不会让别人知道你受伤;但在场精心编排打戏中,即便对方没真伤到你,你也要让观众相信对方把你打伤。所以这完全是两种相反表现形式。”[229]
李小龙曾向查克·诺里斯承诺,他们这场戏将是整部电影亮点。他说对。尽管人们对《猛龙过江》评价众说纷纭,但压倒性共识是,他们这场打戏绝对是电影史上最精彩动作场面之。[230]事后来看,它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两位武术家之间竞争,这并不是两位单纯演员,他们是所处时代中最著名两位武术家。但让其魅力经久不息还有更深层次原因。与成龙和李连杰成为功夫明星之路不同,李小龙多年来直是武术教学者和革新者。他像是位带着明确教学目老师,对这场打戏进行精心编排。开始,他很被动,被诺里斯饰演美国空手道冠军柯尔特压着打,因为他被传统形式束缚住。临近落败边缘时,他迅速进行调整,重新适应当下情形,开始自由地表达自己——轻跳着步子,控制距离,并运用各种躲闪,最终扭转战局,反败为胜。整场打斗简直就是部截拳道教程。他不仅仅是在拍动作戏,还是在就武术应该如何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