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上讲,匈奴已经退到大漠以北,汉军出击补给线拉得更长。而匈奴人口损失太多,也意识到正面会战在汉军手里占不到便宜,接下来只会发挥游牧民机动优势和汉军打游击。汉军会进入战争成本递增而收益递减状况。
之后十几年战事,汉军再也没有取得这样胜利,相反屡屡受挫,就证实这点。
从经济上讲,时间却站在汉朝边。为支撑这十几年战事,社会千疮百孔凋敝已极,但正因如此,只要大批士兵复原归农,能够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增长是可以预期。
而匈奴却要面对个非常致命问题:匈奴鼎盛期,控制着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这些地方都是可以农耕,那时匈奴是游牧经济加上农耕经济做补充,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现在这些农耕区,已经全部被汉朝夺得,匈奴已经没有农业收益。哪怕单从游牧经济讲,匈奴被汉军从漠南驱逐到漠北,纬度更高气候更寒冷。就算匈奴人受得,他们牛羊却很难适应这种改变。冬天下场大雪,就很容易发生牲畜大面积死亡事,那日子根本就没法过。
所以同意和亲,然后严守长城线,监控漠南,等待自然灾害摧毁匈奴,也许是最好选择。
让你去边境上做个郡守,你能防止匈奴入盗吗?”
狄山说:“不能。”
汉武帝说:“做个县令呢?”
狄山还是只能回答:“不能。”
汉武帝说:“那守个堡垒行不行?”
但狄山发言也是言难尽,如果你目是让汉武帝接受你意见,那就算不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应该先歌颂下这些年来汉朝伟大胜利,再提议圣天子不和蛮夷计较,所以同意和亲。
狄山说法,却是简单地认为和平就是好,战争就是坏,而且番历史回顾,大有宣扬匈奴不可战胜味道。不提战绩有多辉煌,只谈开战以来中国有多惨,等于全面否定汉武帝战争策略。
基本上,他是把能够
狄山估计再说不行就直接被下狱,硬起头皮说句:“能。”
于是他被汉武帝派到个边境堡垒上,过个多月,匈奴人来砍掉他头。
还是要再强调遍时间节点,这次争论发生在元狩四年大会战之后。所以,这不是抽象地谈和亲好还是反击好,而是谈当前这个具体形势下,和亲好还是反击好。
如果是元光二年(前133年)马邑之谋之前,那可以认为和亲主张是苟且偷安毫无血性。但现在,汉家男儿血气,汉朝军事实力已经被辉煌胜利所证明,问题则是国家已经疲惫不堪。
作为后来人,可以看见历史底牌,判断容易些:这时汉朝接受匈奴和亲请求,大概是不错选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