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这个地方。”(说大概,是因为从理论上来说,也不可能理解妻子切。)
然而,若问是否囫囵吞枣,人家说什都全部接受,其实也未必。毕竟刚呕心沥血地写完部长篇小说,虽说经过养护多少冷却下来,但脑袋里还充满热血呢,听到批判话,不免就怒上心头,还会感情用事,甚至可能发生激烈争吵。编辑毕竟是外人,不可能当面恶语相加,因此这方面或许可以说是家人有利之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容易感情用事人,但在这个阶段,有时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感情用事起来。或许,有时候也需要向外宣泄下感情。
她批评,有些让觉得“确如此”,“说不定还真是这样”。有时候要花上几天才能达成这样认识。也有些让觉得“不对,岂有此理,还是想法才对”。不过在这样“引进第三者”过程中,有条独门规则,那就是“人家有所挑剔地方,无论如何定要修改”。即便不能接受那种批判,但只要人家提出意见,就会把那个地方从头改写遍。不同意那意见时,甚至还往与对方忠告完全相反方向改写。
方向姑且不论,定下心来修改那几处,再试着重读遍,差不多每次都发现改得好过从前。觉得,读过人对某个部分提出什意见时,且不管那意见方向如何,那个部分往往当真隐含着某些问题。就是说,小说那处情节发展多少有些疙疙瘩瘩,而工作就是要除去那些疙疙瘩瘩地方。至于用什方法去除,则由作家自行决定。就算心想“这里写得很完美呀,没必要改动”,也要默默在桌前坐下,无论如何做些修改。因为文章“写得很完美”这种事,实际上绝无可能。
这次修改不必从头开始循序推进,而是针对有问题和受到批评部分集中修改。然后请她将改过部分重看遍,重新讨论,如有必要再作修改。之后再请她重读,如果仍然有不满之处,再进步修改。这样大致完成后,再从头修改,加以调整,确认整体情节展开。如果对种种地方作细微改动,导致整体基调出现紊乱话,便进行修正,此后才正式将稿件交给编辑审读。到这个时间,大脑过热状态已经得到定消解,也能冷静客观地应对编辑反应。
有件好玩旧事。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写《舞!舞!舞!》那部长篇小说时事。这部小说是头回用文字处理机(富士通便携式)写出来。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罗马寓所完成,唯独最后那部分写于移居伦敦之后。将写好原稿储存到软盘里,带着它前往伦敦,可在伦敦安定下来之后,打开看,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