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或推理小说。”这段话激怒斯蒂芬·金,他疾言厉色地反驳,就算畅销小说也分千百种,其中有好
,也有坏
,“他们中间某些人
作品,有时或经常充满文学性,且全都是讲故事
好手。而这使
远离
平淡无趣
生活……丰富
闲暇时光。这样
创作,在
看来,始终是正直体面,甚至是高贵
。”哪能
锤定音,妄定优劣呢?
“只有好小说跟坏小说之分,没有严肃文学跟通俗文学之别。”斯蒂芬·金想说就是这个。然而,
如前此所有关乎此
主题
讨论,这次
争论,还是各自表述,虽有交集。原因是,此事表面虽仅关乎“严肃文学”跟“通俗文学”区分
合理性与否,但,问题底层除
文学典范
更替、文学史
流变,例如,狄更斯如何从通俗多产
通俗文学作家
变而为今日英国文学史中浪漫主义
经典作家;或艾略特(T.S.Eliot,1888—1965)
《荒原》(TheWasteLand,1922)跟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
《尤利西斯》(Ulysses,1922)如何型塑现代主义,而将小说带入到“晦涩难懂才叫文学”
窄胡同等等,事实上,还涉及二十世纪以来
文化变迁,例如,写作
商业化、出版
娱乐化、文化霸权
攻防,甚至人性
本质,绝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讲得明白
——“道假诸缘,复须时熟”,典范
更替,岂是说换就换
?
最后肯定
九九九年,斯蒂芬·金惨遭车祸,幸得大难不死。二年出版《写作》(OnWritting),颇有为自己
生盖棺论定、薪传后人
意味。二二年夏天,传出他罹患老年黄斑病变,恐有失明之虞;到
冬天,他又说要急流勇退,即将封笔
。这
切
切,似乎都显示长日将尽,时不
予。大师
辈子念念不忘,希望能在美国文学史上立块碑,好向老校长证明自己没有糟蹋天分、没有浪费时间、不是写些垃圾
心愿,眼看是无法完成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竟然宣布,他获得二三年全国书奖
“终身成就奖”,理由是他
作品“继承
美国文学注重情节和气氛
伟大传统,体现出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
和悲惨
道德真相。”
斯蒂芬·金终于收到请帖,而且是上台领奖
请帖。消息传出,美国文学界仿如被捅穿
马蜂窝,群情沸腾:不屑者有之,阴谋论以对者有之,鼓掌叫好者有之。争论持续
个月,从报章杂志
直延续到颁奖会场。保守派大将、
辈子宣扬“西方正典”不遗余力
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HaroldBloom),开炮直斥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