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刚才台上那场讲得好,不光是宋主持会提问引导,更是因为桓老师讲学讲得好:既能质朴明白语句直解朱子注释,又能深挖其中所含义理,用语看似平易,实则精实,不容轻易改动……
也就只有得他真传师弟才能那自然地拈出要点重述,又不会偏离他原意。
年纪轻轻便有如此造诣,实在值得夸奖。
黄提学从当初办王世仁案时就器重他,如今更不吝夸奖。那位有演讲恐惧症常老先生却是更看重他在台上做示范,跟着夸道:“桓大人在台上身子全然不动,目光只落在宋主持上身,照此试下,果然只能看见身边魏兄,远出几尺外都有些模糊。若是再隔着台上台下高度,应是连人头都看不出来。”
他“呵呵”地笑
完之后就着关键处问句‘如何修身’,顿时又把这简单解析章句题目引向更深层理学讲述。
桓凌同样能接得上,笑容加深些,深深看他眼,仿佛看穿他小小促狭,又不慌不忙地给讲起朱子“静而存养以立其本,动而察识以胜其私”“非礼不动,内外交养”修身之法。
两人递答,桓凌始终只看着他,仿佛神魂都牵在他身上。底下怯场老师们以身代入,也把目光放在身边人身上试试,果然觉得自己做到这样,眼中应该只能看得到人,也就可以不在乎台下坐着多少人。
桓凌在台上只需要对个人讲,他那小助教则掐着他节奏,该提问时提问、该倾听时倾听,在他讲到恰要节束时为观众总结遍重点,有时还独自面向台下人讲解几句。
这样讲学形式又新鲜,讲解又深透,内容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不管原先学业水平强弱,都能从这场讲学中有所斩获。
许多学生念书时味死背,不会提问,不知自己哪里学透,哪里含糊未明。有他这个助教代为提问,倒是能代替许多自己不走脑子书生问出他们最该弄清地方。
等到他们讲完这章,起身退场时,台下听课散客已是忍不住起身叫好,感谢桓老师与宋助教这场讲学。就连老师们也被这种形式折服,怯场急需他帮助不说,就连些前面讲得好好老先生也非要他点个好助教配合自己,用这样方法讲学。
——最好就他自己上。
陪听助教们有跃跃欲试,有看他这场讲解,觉得自己没有能随时回应老师、随时接得住老师讲解内容,并为底下学生解惑本事,反倒打退堂鼓。
宋时便代他们问老师们:“可否请老先生们抽些时间与助教练练?们这些学生都是第次听老先生们讲学,不能如和师兄这般熟练,若先在台下台上练练,到时候或许更自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