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己现在苦难,正是对刚志所犯罪行作出惩罚
部分。犯罪者必须要有这样
思想准备,就是自己犯罪
同时也抹杀
自己亲属在社会上
存在。为
显示这种客观事实,也需要存在歧视”。
其实,不妨试着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歧视”这种漠然轻视姿态,又何尝不能是追求公平
方式呢?偏见可能只是下意识
,但歧视就多少带有着
些主观故意
味道
,而且这种主观故意甚或有着相当冠冕堂皇和正气凛然
理由,就是通过群体性
歧视,将受害人及其家属因严重
罪愆所承受
痛苦,转嫁至加害人及其家属
身上,以显示公平正义
力量。有罪必有罚,且罚
加重率应远高于罪
加重率;亦即,对于杀人这样
罪大恶极行为,其代价必须是探触到社会道德伦理最深处
身心双重刑罚,这时就不得不用到“歧视罚”。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在小说末尾,直贵赫然发现这种惩罚甚至会波及尚在成长中
女儿,于是最终不惜与哥哥断绝血脉联系,以逃脱充斥歧视
世界,从而获得自己
新生。揭示看似轻、实则重
“歧视罚”之存在及其合理性,《信》这本书
主题兴许就是如此吧。
◎“彼此,都很漫长啊!”
国古代常用“诗眼”来指称
首诗中最精炼传神
个字;既然如此,
部小说中最精彩传神
个字,则可以称之为“文眼”
。而就《信》来说,它
“文眼”毋庸置疑便是
“信”字。
基本上,信是连缀全书重要情节、制造波动和转折超级道具。直贵
几乎每
次人生嬗变,都因缘际会来自
封书信
催化——
首先,正是刚志第
封信,告诉
直贵其杀人罪行
动机和细节。如果不是哥哥有着“长兄如父”
传统观念和自己有利用
切可能
条件抚养直贵读完大学
义务,他就不会将绪方老人
家作为最理想
行窃目标。而若非刚志对于弟弟喜欢吃糖炒栗子
错误记忆,他也不会重返犯罪现场,犯下那
连串
错误,撩拨起延荡
生悲剧宿命
涟漪。对于刚志来说,弟弟就是整个世界;而信纸作为
解这个世界变化
唯
自由出口,成
其传达心意
管道,家书承载
他确认自身存在意义
小小希望。当然,他
这种亲情表达,却反而造成
弟弟
苦恼,
个痴狂
亲情动机和无奈
错置记忆之后,直贵不得不面对开始逆转、崩坏
人生。
其次,正是刚志又
封信,重新勾起
直贵求学若渴
心绪。曾经蹲过监狱
仓田,凑巧看到信上
樱花图章,于是发现
直贵还有
个服刑哥哥
隐私。非是如此,他们俩便不会“不打不相识”,直贵也没有机会来帮助仓田进行数学辅导,更不会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