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此时归江宁治下有七百余县,分属百余府所辖,仅知府、知县级主印官,就有将近九百人。再加上府县衙门及诸司辅官佐吏,以及林缚有心在府县以下广设乡司、巡检司,加强对农村社会控制,林缚计划新帝国官僚队伍,将要扩编到八万甚至十万人左右才够用。
林缚虽说直在大力加强新政官吏培
时,米粮集中上市,造成粮价大跌,故而有“粮足伤农”之说。
只是这种道理,只是浮于最浅显表层,却代表当世儒士主流认知水平。
当然,农户所生粮食,除留作口粮自食以外,就要全部拿来交租,交赋税,自然会造成“粮足伤农”假象。但实际上,这个“粮足”,与林缚所期待粮食充足供应,差以千里。
新田税之后,基本田税归为地方官府财源,所以就不存在中枢从府县农业抽取税银问题。而地方官府征收基本田税,就可以避开收割期,因粮食集中上市而造成“粮足伤农”就会极大缓解。甚至在某些地区,可以建平市仓,以官价向农户征收粮食代税,避免农户利益受损,而同时又保证地方能有充足余粮储备。
而稳定高产耕作,农户除交纳赋税外,还将有足够粮食拿去交换新布、铁瓷器、纸笔等物品。粮食能稳定高产,人食细粮之余,还能将粗粮拿来喂养牲口,补充肉食不足……
传统上人多食羊肉,少食猪肉,就在于羊能完全用草料喂养,不跟人争食,而猪虽说在春夏时也食猪草、河藻,但也不能完全不供应饲料。林缚在崇州推广养猪,主要还是圈养法能积肥,增产粮食能推消掉部分饲料消耗。实际上淮东养猪用作饲料麦麸、豆渣饼等物,在其他地方根本就是穷困人口主粮。
而在农耕发达江淮平原,不养猪,而单纯养食草羊为肉食主要来源,能提供多少肉食?要想大规模养猪以供肉食,就需要地区有充足而稳定余粮供应。
耕牛及骡马等大型牲口在江淮地区饲养比例,实际上也跟粮食供应余量有直接关系。没有大面积草场,要大量养马,就存在跟人争粮问题。当个地区粮食供应余量不足时,自然就养不马。供应余量充足,都不用中枢行马政强行推广,民间养马量就会大增。
这些道理,林缚都叫陈华章组织笔杆子,利用改制后邮报,反反复复地宣传,跑到灌云知县这边,以轻飘飘句“粮足伤农”就给堵个结实,直叫林缚郁闷得将几天来好心情都丢光。
灌云县旧属淮安,新近才划入海州,没想到在推行新政最广,最深入淮东,还有周问云这个榆木疙瘩在,叫林缚哭笑不得之时,还深感到推行新政之不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