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婆罗火油、婆罗山灰以及当地金银铜锡等物给运回中原来,江淮等地对南洋另种特产,需求也格外大,那就是产自柔佛国蕉麻。
中原用麻制衣、制网、制绳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但中原所产麻类作物,不耐腐蚀,易腐烂,“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原意倒不是说渔人懒惰,而是麻质渔网浸水后不及时晾晒,腐烂极快。在近海捕捞及海航时,麻质渔网及麻绳腐烂问题就更加尖锐,突出。
林缚原以为这种问题要解决,要等到尼龙生产出来。不过要等尼龙生产出来,不
火油。
婆罗山灰,当地土著用之肥田以及建筑浆料。婆罗山灰这些特性给发现后,也迅速通过海路输入中原,用作肥田,也与白灰混浆砌墙,皆好用。
婆罗山灰,实际就是火山灰。半辈子都在研究建筑浆料赵醉鬼儿,听得婆罗山灰这种特征,两年前就叫人将当地火山石带来江宁,意图以建窑煅烧相同石料,寻求人工制造火山灰方法。
林缚起初也没有想到婆罗山灰是什,毕竟天然建筑浆料也有很多种,当世人也早就掌握煅烧石灰技术。还是在听赵醉鬼儿有意建窖煅烧火山石制火山灰时,林缚才意识到婆罗山灰就是天然水泥。
只要打开思想禁锢樊笼,对新事物及特性不断发现跟认知,对新学、新产业发展,也是有直接促进作用。
换作以往,林缚知道钢筋混凝土好用,但他怎都想不起水泥烧制方法。反而是当世浸*传统建筑匠学赵醉鬼儿,受新事物特性激发,开始尝试着去研制水泥煅烧方法,只不过赵醉鬼儿将仿制火山灰命名为石浆。
赵醉鬼儿常因嗜酒误事,后期有成就,又,bao露出贪色毛病,脾气也怪,除林缚、葛福等少数人,也没有人能治住他,使得其他崇学馆学士都不怎待见他。
虽说赵醉鬼儿在当世建造匠术之上有着极深造诣,但崇学馆初立之时,林缚没有将赵醉鬼儿列为崇学馆学士之列。倒是他开创性利用煅烧石浆之法,林缚只能捏着鼻子,不管他人反对,将他列入崇学馆学士之列,许他开馆立学,以便能将他建造匠术及煅烧之新学能继续发展,发扬光大。
当然,能开创煅烧石浆之法,也离不开整个新学大发展背景。
赵醉鬼此时经窑煅烧而成石浆,性能已与婆罗山灰相仿,但对窑温要求极高,差不多达到跟琉璃窑同等火力才够,需要用高丽输入优质山南煤,煅烧成本才能降下来,才能优于海路运婆罗山灰过来。不然就算发现新式浆料煅烧之法,也根本没有实用可能,就如同以往琉璃器只是大富大贵之家玩物,断没有机会走进寻常百姓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