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同上。
(8)《曾国藩全集·家书》
式去做。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是扎实彻底,步个脚印。他做人讲究“拙诚”,人以伪来,以诚往,不玩心眼。他带兵讲究“结硬寨、打呆仗”(35),从不凭奇谋诡计,只凭坚忍踏实,死磕到底。这种方式正如“重剑无锋”,表面上看起来迟钝,实际上锋利。就好比郭靖降龙十八掌,表面上简单笨拙,实际上却大气厚重,所向披靡。这是曾国藩生成功秘诀,也是他常向别人谈及道理。
他在《送郭筠仙南归序》中这样说:“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迂,德不苟成,业不苟名,艰难错迕,迟久而后进。铢而积,寸而累,既其纯熟,则圣人之徒。”(36)那意思就是说,君子不走捷径,不图虚名。锱铢积累,艰难前进。君子成功也许比别人晚,但旦成功,就是大成功。
曾国藩在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是最笨个。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37)自古以来名人,在科举第步上如曾国藩般蹭蹬人不多。左宗棠虽然后来没能中进士,但当初十四岁第次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胡林翼因为家里不让他过早科考,二十二岁才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当年就中秀才,接下来举人和进士也都是考即中。李鸿章也是十七岁即中秀才。比曾、左、李时代稍晚梁启超更是天资超迈,十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曾国藩自己常说“吾生平短于才”(38)“秉质愚柔”(39)。他说,自己读书做事,反应速度都很慢:“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40)这不完全是谦辞,事实也定程度上确是如此。左宗棠向瞧不起曾国藩,后来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41)。学生李鸿章后来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日记:“(少荃)论及余之短处,总是儒缓。”(42))。
但是,在同时代这些人当中,曾国藩取得成就最大,达到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境界,左宗棠、李鸿章则远不如他。其中个差别,就在于他们缺乏曾国藩“笨拙”精神。
(1)本书涉及年龄之处,非特别说明,均按中国传统习惯以虚岁计。
(2)刘兆瑸:《清代科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第4页。
(3)《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2011年,第365页。
(4)同上。
(5)《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2011年,第367页。
(6)同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