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变化。
心理学家说,人到老年,由于身体机能越来越退化,性格往往由外倾转于内向,主动转于被动。壮岁之时,心雄万夫,通常以主动进取之态面对世界。进入老年之后,力不从心之感日甚日,遂常以防御心态应对外物,求稳怕乱,易变得被动、随和。
皇帝虽然从中年起就目不好,晚年更兼老花,但批阅章奏,阅览书籍,仍然不愿戴老花镜。大臣们进献许多花镜,他都“屏而弗用”。并且因此写首《戏语》:“半见还当半不见,半听亦可半不听,此虽俗语合至理,执两用中法舜经。”意思是说,凡事不可求全,也不必明察太甚。目视力不佳,他正乐得因此睁只眼闭只眼,这正符合“执两用中”“中庸”之道。这首诗固然是时玩笑之作,其实正深刻地反映乾隆从中早期察察为明到晚年难得糊涂心态变化。
面对如小山样奏折,皇帝越来越感觉不堪重负。他开始再强调地方*员汇报情况时,要语言简明,并时以奏事琐细“徒滋烦扰”而对有关*员严行申斥。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壮年时皇帝经常呵斥是*员们奏事不细不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以后,为适应自己身体状况,皇帝处理政务时间大大缩短。当年九月,他以“优眷老臣”为名,准三品以上*员年过七十者日出后进朝。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月以后,这规定又扩大到全体在京*员,“俱著于卯正到齐,亦不为迟”。
早年峻烈无情皇帝,晚年心态变得越来越宽和。他不再像早年那样,疾恶如仇,除恶务尽。相反,他乐于施恩,乐于原谅别人,乐于听到别人感恩颂扬之声。乾隆中前期,对臣下奖赏比较谨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提督常青因为士兵击贼有功,各赏银牌面。这样小事,居然受到乾隆训斥。乾隆说,此奖过当,“可恨之极”。然而到晚年,他却经常进行无原则滥赏。即所谓“赏宜从厚,从不肯使勤劳者稍有屈抑”。(《乾隆起居注》)嘉庆后来说:“近年皇考圣寿日高,诸事多以宽厚,凡军中奏报,小有胜仗,即优加赏赐;其或贻误军务,亦不过革翎中饬,有微劳,旋经赏复。虽屡次饬催,奉有革职治罪严者,亦未惩办人。”(《清仁宗实录》)
老年皇帝处理政务力图简明,但求清静。避免“烦扰”,减少麻烦,成为皇帝处理政务大原则,这在他壮年时代是不可想象。他希望地方官在地方上不要主动挑起矛盾,大处着眼,小处放过,以不扰民、不生事为要。在纠正*员办理文字狱扩大化倾向时,皇帝说,对文字过于推求,“滋扰闾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