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人想不想当职业书商呢?总来说,不想。虽然老板待很好,也确实在书店里度过段愉快日子。
乔治•奥威尔,《书店回忆》,伦敦,1936年11月
奥威尔不愿投身卖书行业可以理解。在外人眼里,书店老板多半缺乏耐心、偏执、厌恶交际——迪伦•莫兰*在《布莱克书店》里把这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而这好像(大体上)就是现实。特例当然有,许多书商并不是那样。但很不幸,是。不过,并非直如此。记得在买下这家书店前,还挺温顺友善。连珠炮似无聊问题,朝不保夕资金状况,与店员和个接个没完没讨价还价顾客漫无休止争论,害成这副模样。至于想不想改变现状?点也不想。
十八岁那年回乡小住,准备整装去上大学,那是第次看到“威格敦书店”。记得很清楚,当时和位朋友走过书店门口,断言它年之内必定倒闭。十二年后圣诞节期间,回家看望父母,顺便想去书店里找本利奥•沃姆斯莱《三场热病》。同店主闲谈间,坦承正在设法找份喜欢工作。他建议买下这家店,因为他着急想退休。听到说没钱,他回答道:“你用不着有钱——你以为银行是干吗用?”过不到年,在2001年11月1日,三十岁生日刚过个月(算上那天),这店归。接过他生意前,也许本该读读乔治•奥威尔发表于1936年文章。《书店回忆》里记述放到今天依然真实,对于幼稚如者更是逆耳忠告:别以为二手书商世界是曲田园牧歌——炉火烧得很旺,你坐在扶手椅上,搁起穿着拖鞋脚,边抽烟斗边读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与此同时,络绎不绝往来客人个个谈吐非凡,在掏出大把钞票买单前还要同你来段充满智慧交谈。真实情况简直可以说完全是另个样子。最贴切评论或许还要数奥威尔那句“上门来许多人不管跑到哪里都是讨人厌那类,只不过书店给他们特别机会表现”。
1934到1936年间,奥威尔边创作《叶兰在空中飞舞》边在汉普斯特德“爱书人角”书店兼职打工。他朋友乔恩•金奇说他好像不情愿卖给任何人任何东西——这种情绪,许多书商想必很熟悉。在每个月日记开头摘引《书店回忆》里片段,借以说明今日书店生活与奥威尔时代共同点——和所在多有不同点。
小时候,威格敦是个热闹地方。和两个年纪比较小姐姐在距离小城英里农场长大,比起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