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名字设定这点,温特森有过特殊阐释。“在《橘子不是唯水果》中,主人公拥有名字,因为想把自己塑造成个虚构人物。这也许会造成困惑,人们会想当然地说,这准是自传!有部分确实是自传,因为所有写作都是某种程度上自传,必然牵涉到你自身经历,但又不是切都照搬事实,而是将其改头换面,变成另种经历。把自己看作变形人,拥有各种各样人生。别作家也会这样,米兰·昆德拉如此,保罗·奥斯特也是如此。当他们这做时候,小说被会被冠以‘元虚构作品’美名
写作,诞生出另个
于是
起初,觉得离这本书很远,因为故事发生在英伦乡间五旬节教派信徒之家;因为爱上同性感觉也是所陌生。
读到最后,才知道和珍妮特是相通。作为读者,完全可以读进作者心神,无论身在何时何地,无论性取向如何。
这是本很纯粹女性成长小说,贯注对宗教、家庭、爱情和性别政治切身感触,读来轻松,反思不失时机,激情不失分寸,幽默有冷有热,复调节奏充满灵气。
让温特森处女作首次在国内露面,既感荣幸,又有压力。本书情节跳跃、文辞狡黠,只能尽量靠拢她文字风格,也欢迎各位读者不吝赐教。借此良机,把在翻译途中笔记整理出来,希望对理解这本书、这个作家有所助益。
1.珍妮特
珍妮特·温特森出生于1959年曼彻斯特,出生六个月后被领养,之后随养父母生活在兰开夏,毕业于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成年后,生母始终是她心结所在,很多充满激情和感伤作品曾被解读为她对生母追寻、依恋和丧失。
在次采访中,温特森说,“认为在会读书前就开始写作,因为当时很想亲自撰写布道词,很想尽己所能劝人皈依上帝。当然,那时是为上帝,现在写作是为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曾经执着于转述圣言,想改变异教徒世界观。成为作家后,她写作依然满怀信仰和启示,用文字和故事启示读者在驰骋想象力中改变世界观。
《橘子不是唯水果》出版于1985年,讲述珍妮特(作家刻意为虚构人物选用本人名字)在养父母家儿时生活,以及初恋所导致巨大变化。故事设置在兰开夏,养父母也是五旬节教派信徒,明显取材于作家本人早年经历。这部处女作震惊文坛,于1985年勇夺惠特布莱德最佳处女作奖(WhitbreadAward),令她跃成为上个世纪80年代英伦小说界标杆人物,被Granta杂志评选为“英国最佳作家”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