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下说:“
并不是不想试。可是
担心,
会不会真
去做。”
有
个来访者,正为未来
事情忧虑,总觉得自己做什
都没有用。
说,不如
们现在用很近
语言来想想。现在你只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个问题:你现在能做什
?
第二个问题:你愿不愿意去做?
希望通过这样
问题,把他
注意力引到此时此地。
可是他说:“现在就在想,这有什
用呢?”
向怎办?”“老师,
容易紧张怎
办?”“老师,
有拖延症该怎
办?”
他们在用很远语言描述自己
问题,他们
提问方式正反映
他们思维
方式。他们就是在用抽象
、概括化
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这让他们
问题很难找到答案。而这,也正是他们
问题。
如果在咨询室里,有人问类似“
很内向,每次遇到人都很紧张”这样
问题,
就会问他们:
“遇到哪些人你容易紧张,遇到哪些人不会呢?在什场合你容易紧张,什
场合不会呢?在与人相识
哪个阶段你容易紧张,哪些阶段不会呢?最近你在跟谁交往呢?感觉怎
样呢?”
这
问
目
,是希望他们用近
语言去描述他们
生活,以及他们在生活中
各种关系。
想告诉他们,紧张不是因为他们内向——不是说这不对,而是说这太远
。
于是说:“你已经熟悉
远
语言,稍不注意,这种语言就会挤进来。现在,不如让
们来试试另
种语言。你能回答
下,你现在能做什
吗?就算你没有那
大
力气去做。”
来访者愣会,说:“
可以去散步、找朋友聊天、品尝美食……”每说完
个项目,
就跟他确认
下,这是你能做
,他点头称是。等他说完,
问他:“哪
件是你愿意
呢?”
他说:“都不愿意。”他想跟
解释为什
不愿意。
说:“没关系,你不愿意,就停在这里。”
相比于个人
不愿意,“为什
不愿意”又是远
思维
。
希望来访者把注意力放到近
地方,而且
也想给他这样
暗示:你能控制自己
行为,也愿意对自己
行为负责。
你只有真看到相处
过程中发生
什
,你才能看到你能够控制
部分,才能找到可能
出路。
第三条原则:关注现在能做事,而不是关注事情
结果。
在用远语言思考时,
们总是先去判断
个事情
结果,评价
件事有没有用,再来决定要不要做。
在时间上,先有做事,然后才会有“有用没用”。
很多时候,“有用没用”只有等做完件事才会知道。可是,正是
们头脑中预想
“有用没用”
结果,让
们失去
行动
能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