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两名,与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非常接近。另外,azmanaq与青骓也很像。这样们就看到,唐初名马制名习惯,与突厥马名之间,确有高度相似。
据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二,“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显而易见是,忽雷驳之名与什伐赤、特勤骠完全同构。忽雷,既可能源于北语(突厥语),也可能源于华南土著语言。如果是来自北方,那很可能是突厥常见名号küli/külüg。驳是杂色马(毛色不纯)。当然,秦琼这匹忽雷驳未必是突厥马,或者这个马名未必是直接或间接从突厥而来。忽雷这个名号似乎在唐宋时期相当流行。《太平御览》卷五八三乐部二琵琶门引《乐府杂录》:“唐文宗朝,女弟子郑中丞善于胡琴,内库有两面琵琶,号大忽雷,郑常弹小忽雷。”忽雷之号不仅用在琵琶身上,还用作鳄鱼之名。《太平广记》卷四l*s“骨雷”条引《洽问记》说“鳄鱼别号忽雷……名骨雷”(其实,骨雷不过是忽雷另种汉语音写形式而已)。忽雷还用作勇士名字,《太平广记》卷二五二“顾敻”条引《北梦琐言》记前蜀王建麾下亲骑军拳勇之士,有个樊忽雷。卷三九三“欧阳忽雷”条又引《广异记》说唐代桂阳人欧阳绍在雷州勇斗巨蛇,获得“忽雷”之号,人称欧阳忽雷。忽雷词进入汉语既早又深,那秦琼这匹忽雷驳,有可能是在中原得名。
前面说唐初名马制名习惯,与突厥马名之间有高度相似,但必须强调指出,这种相似,并不意味着唐初以某种官职类名号给马取名这种做法,定不是源于中原自身传统,而是从突厥学来。《太平御览》卷八九五兽部七马三引《续安帝纪》记司马休之避难于南燕时,得所乘骓马警示而免于为慕容超所害,“乘以南奔,殆而获免,后还荆州,加骓马扬武之号”,就是用扬武将军这个将军号来给坐骑取名字。《北史》卷八《齐本纪下》记北齐后主高纬时“马及鹰犬,乃有仪同、郡君之号。故有赤彪仪同、逍遥郡君、凌霄郡君……斗鸡亦号开府”。《隋书》卷二二《五行志上》则说北齐后主时“犬为开府仪同,雌者有夫人郡君之号”。
更有力证据来自南朝。《南齐书》卷《高帝纪》记宋齐鼎革之际,萧道成在苍梧王被杀之后,“夜从承明门乘常所骑赤马入……及太祖践阼,号此马为‘龙骧将军’,世谓为‘龙骧赤’”。不仅萧道成以龙骧将军称其坐骑,而且社会上所接受马名“龙骧赤”,也是把表毛色词语放在末尾,与什伐赤、特勤骠和忽雷驳完全同构。也就是说,毛色词后置三音节马名,南北朝时期已有个别用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