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会计
请大家回顾下1941年9月6日
御前会议上,军令部总长在试图说服天皇时所说
话(参见此处)。他表示,与其在短暂
和平后陷入无法反击
状态,倒不如寄希望于有七八成胜算
首战大捷,即在战争
最开始就决出胜负。现在从日美双方
国力差距来看,会觉得这个想法并不合理,但为什
当时
决策者会坚持这个想法呢?
为弄清楚这
点,就必须对军部自1937年7月中日全面战争以来,在战时悄悄地为太平洋战争,也就是以英美为假想敌
战争准备资金、确保军用物资
情况进行考察。1937年9月,近卫内阁在帝国议会上以特别会计
方式加入
“临时军费”。特别会计是以从z.府认定
开战日到战争结束为止(
般以缔结和约为界)作为
个会计年度
会计制度。
开始于1937年特别会计,竟然直到1945年11月才在帝国议会上被提出来。从中日战争到太平洋战争为止
特别会计,居然在太平洋战争结束之后才提出决算报告,这种情况太异常
。但是对军部来说,不同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时期,因为不需要考虑政党
反对,所以再没有比这更好
制度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军部虽然
边要全力对付蒋介石,但还是同时在暗中做着准备,以应对太平洋战争。
根据桥大学吉田裕教授
研究,以1940年
临时军费为例,分别计算其中被用于中日战争及为太平洋战争准备
数额,发现只有三成被用于中日战争,其余
七成则分别被海军用于对英美战争
准备,以及陆军对苏联战争
准备。实际上,到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止,被海、陆两军用掉
临时军费总额达到
256亿日元。换算成现在
币值,差不多就是乘以800,那
就是204800亿日元
。
当时,军方内部似乎也察觉到不对劲。在海军省调查课负责应对帝国议会军人高木惣吉在1937年8月3日
日记中写道:“即使是
们军队内部
人,也不能理解为何需要这
多经费,无法完全认同这种主张。”军部表面上是为
和中国打仗,实则在暗中拼命地储备着太平洋战争所需
军用物资。军部
想法是,只要在美国没有完成战争准备
时候发动奇袭并获得胜利,或许就可以打赢战争。
实力对比,就是比较不同国家之间国力或者军力。请各位再看看前面
实力对比情况表(参见此处)。在战斗机方面,德、意、日三国
总数压倒性地超过英国、法国及波兰,而美国
战斗机数量仅为800架,只有苏联特别突出,拥有5000架。如果苏联加入轴心国
方,即使美国加入英法
方,战争也不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