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预算和军需品
生产之后,
们再来说
说实际
突袭作战。据说是联合舰队
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推广
这
想法,并使其最终成为海军及z.府
决策。说到开战
广播时,
们知道在日本时间12月8日,先是陆军在凌晨2点登陆英属马来西亚
哥打巴鲁,接着是海军在凌晨3点19分(当地时间7日早上7点49分)袭击
位于夏威夷珍珠港
美国太平洋舰队。虽然陆海军已经发动
对英美
作战,但是在华盛顿
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却是在开始攻击后
个小时,才把最后通牒递交给美国国务卿赫尔,所以日本是在没有宣战
情况下对美英发动
突然袭击。
日本海军没有能力同时对付英美
对轴心国特别不利。日本必然考虑过这种可能性。
然而,实际上,这张表格隐藏着数字陷阱,因为其中数值取自1939年9月这个静止
时间点,而各国
军备生产力是随时变化
。在这
点上,美国是个不可思议
国家。
再来看看下面这张表,其中反映是航空母舰上
舰载机
数量变化情况。航空母舰是能够把大量飞机运送到决战海域
大型舰艇,而舰载机
数量则是各国海军航空兵实力
象征。让
们来看
看美日两国在1941年和1945年,也就是战争开始和结束时
舰载机数量差距。1941年日本生产
飞机数量若以100计,那
同时期
美国大约也只有107,双方
差距很小。但是到
1945年7月,日本若为100,美国则达到
1509。
1941年12月至1945年7月
日本与美国舰载飞机数量对比情况
说明:假设日本各个时期舰载机数量为100。
资料来源:RobertGoralski:WorldWarIIAlmanac1931—1945.
这种变化幅度正是美国潜力反映。日本经过拼命地准备,拼上积攒下
飞机和预算,在1941年12月开战时,
确是在军力相对平衡
状态下进行战争。但是
段时间以后,终究还是会被具有巨大潜能
美国反超,然后失败。虽然和大坂冬之阵
比喻不尽相同,但在1941年
平衡点之后两年,从1943年起,美国就占据
决定性
优势。从这
点也可以明白,为什
日本会希望在飞机
数量、性能以及航空母舰
数量等相对充沛,综合战力尚优于美国
时机开始战争。
以突袭先发制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