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古代文学课上,喜欢王维
学生非常少。学生最喜欢纳兰性德,接下来是李白,再接下来是苏轼。纳兰性德和李白是富有激情
作家,苏轼那
可爱,谁不喜欢?但王维如此缺乏认同者,可能有多方面
原因:
来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到他作品中最精粹
部分,二来他成就最高
中晚期诗歌所表达
禅悟与理趣也不是青少年乐于欣赏
。
直到工作之后才喜欢读王维,感慨他早年、中年、晚年
作品风格差异之大。王维是少年天才且家世清贵,父系为太原王氏,母系为博陵崔氏。因为被寄予复兴王氏
厚望,王维十五岁就离开家乡,成为长安城里皇亲国戚
座上客。那首著名诗歌“每逢佳节倍思亲”[3]就写于这个时期。
辛文房《唐才子传》这样记载:
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
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4]
唐代科举考试还不封卷,考生
声名也是考察范围之
。因此,当《江南逢李龟年》里那个“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5]
岐王想帮王维获取科名时,就让王维打扮成伶人
样子,去玉真公主府上。王维以诗歌和音乐方面
才华获得玉真公主
赏识后,顺利考中状元。
王维少年得志时作品,远非
们后来熟悉
《终南别业》或《山居秋暝》
样子,而多是古体乐府,比如写贵族女子奢华生活
《洛阳女儿行》、写贵族少年仗义疏财
《少年行》、写闺情
《扶南曲歌词》等。粗糙
点说,少年时代
王维正是以后来纳兰性德和李白善于写
那些主题著称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中对他
这些作品曾有精彩
分析。前几年《刺客聂隐娘》《妖猫传》等电影中,现代
美工团队极尽想象堆叠出
唐代长安繁华景象,使观众觉得如同幻境,但倘若照着王维早年那些乐府诗布景,奢华程度可能还要增加数倍。
王维晚年形象也与神韵淡远
“诗佛”不同。安史之乱中,他没能逃出长安,虽“服药取痢,伪称喑病”[6],但仍被安禄山携至洛阳任伪职。乱定后,王维虽得以免罪,但内心极度痛苦。他晚年
文章中翻来覆去反省自己为何不能z.sha殉国,其自
贬责、自
作践
程度,让人不忍卒读。
当贼逼温洛,兵接河潼,拜臣陕州,催臣上道。驱马才至,长围已合,未暇施力,旋复陷城。戟枝义头,刀环筑口,身关木索,缚就虎狼。臣实惊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