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九龄十二首《感遇》中,有
首与陈子昂这首十分相似,甚至就像跨越时空
应和之作。张九龄是开元时代有名
贤相,据说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张九龄去世之后,唐玄宗非常想念他,常在考察被推举
*员时询问:“这个人
品格、风度像张九龄
样吗?”他可能是唐代诗人最喜欢
个宰相,不管是王维、李白还是杜甫,都乐于把自己
诗交给张九龄看,张九龄也确实能非常大方地给他们赞赏,为他们行方便。他是广东韶关人,因此
读他
诗时,总忍不住产生更开阔
联想。别人诗里说到
孤鸿也好,海月也好,岭梅也好,都只是
个个符号,但到
张九龄那里,
就会想到
个青年士子从南海启程,翻过庾岭,到达长安,
面应付皇亲国戚
纷扰,费劲地施展着政治抱负,
面又在诗歌
世界里展示轻盈、舒展
内心世界。《感遇》第四首写“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95],暗指李林甫之流
得势和中伤。从字面上看是惶恐和谦谨
意思,但那“孤鸿海上来”
自指确实又有携海上风云般
自由与灵性。
这组《感遇》写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此前年张九龄被罢相,当年又因李林甫馋毁而被贬为荆州长史。虽然同处于逆境与误解之中,但张九龄与陈子昂
心态有很大不同。前面所说
陈子昂
那首《感遇》中有种
路向上
孤绝之感,而在张九龄诗中更多地看到开阖之意。全诗在
个更大
空间展开,因此优游从容许多。
感遇·其[96]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特别喜欢这首诗
前四句。张九龄写得比陈子昂放松。第
句是
个平行结构
对举,既在视觉上向书页
两侧讲去,又在记忆中向春秋两季讲去。那
,从纸这
侧到那
侧,从这
季到那
季,中间就有
个循环周遍
巨大空间。他说在春天
时候,兰叶有兰叶
美,就是“葳蕤”。这个词是草木茂盛
意思,有浓密
美感。但张九龄接下去说,秋天有秋天
好,这就是“桂华秋皎洁”。“皎”
本意是“月之白也”,所以“皎洁”指有点清冷
美,它恰好不浓密,是经过
定
凋落或洗练之后形成
。秋天在陈子昂
眼里是“岁华尽摇落”,是
切
衰落,是时间
结束。可是在张九龄眼里,它是足以与春天匹敌
另
种美,甚至就是“美”这个复杂整体
另
半。
同时,张九龄并不觉得秋日中就没有生意存在,因为他说“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自尔”有“自此”和“自然”两种意思,前者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