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难民涌入新奥尔良市,“自由有色人种”(gensdecouleurlibre),也就是自由黑人人口大量增长。自由非白人女性得到许可,能够继承或拥有财产、生意还有奴隶,这些人绝大多数不会选择结婚。较为宽松经济条件和性别环境对这些女性是种鼓励,大家都会尽力避免经历与玛利亚·尚迪利(MariaGentilly)类似不幸:由于丈夫挥霍她钱财,这位自由女性在18世纪90年代上诉法院要求丈夫归还财产。[17]
她自己把这件事称为“婚姻枷锁”。[18]
工业时代躁动
18世纪末,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人们对性别角色重新进行思考,至少在中产阶级家庭中是这样。长久以来,女性生活就是生儿育女,在家做饭缝衣。随着食品和纺织品开始在市场流通,她们突然有更多自由空间。医学发展、儿童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以及农活减少更意味着女性无需生养很多孩子。
在这个年轻国家里,性别角色调整推动人们重新认识女性价值。19世纪前三十年里,随着宗教复兴和女性期刊业蓬勃发展,人们用全新方式诠释女性美德和价值。《戈迪女性指南》(Godey’sLady’sBook)就大力倡导种令人向往上层社会女性新形象和人生目标,也就是现在历史学家所谓“贤妻良母风尚”(CultofDomesticity)。富裕美国白人家庭太太,无需再为家里衣食操劳,开始精心打造充满女性温情家庭气氛,与外面喧嚣男人世界形成鲜明反差。相对于他们投身事业广阔天地,家被想象为男主人神圣港湾,道德庇护所。
1829年出版《年轻女性指南》(TheYoungLady’sBook)书称:“不管个女人身处何种生活状态,她辈子就是要顺从、克制、谦卑”。[19]日常家事被写得费时费力,为是要充实女性生活,免得她们无聊厌倦而离开家庭。《戈迪女性指南》热心地告诉读者“大多数年轻小姐们都不愿相信,倒茶倒咖啡这类事其实大有学问”。[20]
凯瑟琳·比彻(CatherineBeecher)提倡教育。而且大力倡导女性接受家政教育。她在1841年出版《家庭经济论述》(ATreatiseonDomesticEconomy)书里写道,女孩子学会洗衣服,就能“领略到洗衣盆艺术与神秘”。[21]
18世纪时,随着时间推移,由于男性西迁,东部女性结婚率开始下降,越来越多未婚女性不得不负担起社会强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