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也未必是文人与亲朋好友谈论政治时语言,而是作为类指控书式奏疏,显然,皇帝读起来也不会很愉悦。
在过去三十年中,大政治分歧都在新政支持派和反对派之间产生。1069年,在徽宗出生十多年前,神宗与宰相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政。这些政策涉及z.府事务方方面面,从科举考试制度到平民百姓差役。新政中争议最大是对农民实施青苗法、将劳务换为税收募役法,以及征收商业税并使z.府参与贸易市易法。[38]
事实证明,推行新政是件非常困难事。每次有新政策宣布,曾为神宗父祖效力前朝老臣就猛烈抨击。反对派认为,新政并非系列能使z.府更适应经济发展新措施,只是个失控官僚机构在不停地颁布新法。在这些批评者看来,王安石与新政支持者未能很好地理解儒家个原则,即良政要依赖良吏而非良法。此外,激怒反对派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他们无法在不危及自己仕途前提下表达对新政批评意见。在神宗认可下,王安石将反对新法朝官相继调出京城。自汉代以来,确保对政策批评通道畅通就直是中国z.府机构条基本原则,因此,迫使反对者噤声被视为逾越政治合法行为界线。对新政持反对意见朝廷重臣司马光也在1071年辞官,退隐洛阳(开封以西170公里),随后,他周围很快聚集许多对z.府发展方向感到不满人。另位名人苏轼,们在第章提到过,他是徽宗姑父王诜朋友,也遭到贬谪,出京担任系列州级职务。1080年,苏轼很多诗词被认为暗含讥讽,因此被罢官流放。[39]
宋神宗支持新政,首先是希望增加z.府收入,从而对北方毗邻契丹和党项发起进攻,收复唐代(618—907)曾经控制但后来又失去领土。z.府已经将过半收入都用于军费开支,但仍在部署军队上感到吃力,难以对敌军取得决定性胜利。1080年,为储备实施新政产生盈余物资,新元丰库建成,到1082年已存储八百万贯。[40]然而,前方军事行动进展却令人失望。1081—1082年,宋军与党项族西夏国在西北部(今甘肃境内)开战,夺回六座城寨,但却损失六十万大军。[41]
神宗驾崩后1085年,高太后召回反对新法重臣司马光,当时他已经六十多岁,疾病缠身。很多*员也被召回京城,包括苏轼和他弟弟苏辙。当时新年号是元祐,所以在此期间复官那些人又被称为“元祐派”或“元祐党人”。[42]在这段时期,王安石推行新政并没有根据政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