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若素点头,“合适奏章,加上合适批复,宰相肯定会明白,如果他懂规矩话,也绝不会反对,这是所谓‘不争之争’。”
韩孺子大笑,这番话真让他豁然开朗,也明白要做何批复,在取消吴氏双侯奏章上,他不用
“嗯。”
“镛太子遗孤两舅尚在,不妨从他们身上着手。”
韩孺子眉毛扬,镛太子遗孤就是之前代替他当傀儡皇帝小孩子,有两位姓吴舅舅,都被封侯,其中人还曾参与于夺位之争,直支持冠军侯,但是根基太浅,没起多大作用,事后也没受到追究。
这是个极其敏感话题,赵若素敢在皇帝面前提起,胆子不小。
韩孺子希望看到却正是这种有话直说胆量,若是人人在他面前都噤若寒蝉,那他就真是“孤家寡人”,只能凭己之力对抗内忧外患。
手段解决。朕因此希望宰相守成,用规矩与惯例保持朝廷稳定,朕则见机行事,不必墨守成规。”
“陛下有此想法,大楚幸甚。”
“可宰相等大臣对此似乎不太安心,朕该怎办?与宰相开诚布公?还是多等段时间?”
赵若素跪下,“陛下绝不可与大臣开诚布公,对宰相如此,对其他大臣也是如此。”
韩孺子略感惊讶,“原因呢?”
“接着说。”韩孺子没有完全明白赵若素意思。
“吴氏两人已无资格称侯,陛下可以要求有司尽快处理此事,等奏章到来之后,写上批得,至于写什,陛下可以斟酌。”
韩孺子有所领悟,“朕直接说出口,宰相不肯接受,写几句批复,他却会当真?”
跪在地上赵若素磕个头,因为他说话越来越要出格,“皇帝通常慎言,若是不得不开口,通常也是言不由衷,宰相将陛下当成寻常皇帝,陛下嘴上越说不要重赏,宰相越要坚持己见。还有个原因,这场争论早晚会泄露出去,外戚若是掌权,绝不会埋怨陛下,却可能怨恨大臣不肯‘据理力争’。君臣最好无争,若争,也不可公开,勤政殿是议事之所,大臣可以争,陛下不能争,超然在上,方能可进可退。”
“但是朕可以在批复中暗示?”
“陛下直是大楚天子,宰相等人却未必直是大楚之臣,陛下总有更换大臣时候,今日开诚布公,日后就会显得尴尬,所谓君君臣臣,开诚布公绝非帝王所为。”
韩孺子其实也没有这个打算,“然则君臣之间如何沟通呢?”
“需就事论事,没有定之规。”
“比如这次太后寻亲,即使最终证明那真是朕舅氏,朕也不想立刻重赏,该怎对宰相说,让他明白朕心意,又不会特别反对?”
赵若素想会,“微臣有建议,陛下听听可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