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拉丁语,唐突。
[6]拉丁语,古书集锦。
[7]拉丁语,塞纳河上米歇尔大桥附近奥古斯丁派神父出版社。
[8]EtienneGilson(1884—1978),法国学者。
[9]法语,在回顾这些细节时,问自己,它们是现实存在
,还是
梦中所见。
实上,他从中引用几段,无论是帕拉切尔苏
药方,还是肯定是都铎时代
阿尔伯特
个版本
明显修改,几乎与原文
字不差。另
方面,后来
查证到,瓦莱在翻译阿德索
手稿时,巴黎当时正流传着《大阿尔伯特》和《小阿尔伯特》[17]十八世纪
版本。
最后,在翻译时保留
瓦莱神父本人认为不宜翻译
拉丁文片断。也许他是为
保留当时
语言氛围,但他又没有确切
理由,除非他有表明手稿出处
意图,也许是
误解
。
删除
不必要
段落,不过还保留
些。
担心自己会像拙劣
作家那样,在刻画
个法国人物时,竟然让他说出:“parbleu!”“lafemme,ah!Lafemme!”[18]
总而言之,疑虑重重。
真不知道为什
有勇气下决心出版,好像梅尔克
阿德索
手稿是真实
资料。这
说吧:这是挚爱之举,或者是使
自己摆脱诸多旧时顽念
种方式。
翻译时并没有考虑现实。在
发现瓦莱神父
译本
那个年代,人们都深信写作只需着眼于现实,是为
改变世界。相隔十年、二十年之后,如今,写作是文人(回归到文人最高
尊严)
慰藉,他们可以纯粹因钟情于写作而写作。这样,现在
感到自己可以自由地讲述,可以单纯地出于对精妙绝伦
品位
追求而翻译梅尔克
阿德索
故事。当
发现他
故事背景在时间上是那
遥不可及(如今
理性地苏醒过来,理智地发觉,沉睡中
所有梦魇已荡然无存)时,
更感到宽松和欣慰。这样,它与
们
时代毫无关联,也与
们
期望和
们
自信毫不相干。
因为它是有关书籍故事,而不是日常生活
琐事,阅读它可以引导
们进入角色,像大模仿家坎普滕
托马斯[19]那样扮演角色:“Inomnibusrequiemquaesivi,etnusquaminveninisiinangulocumlibro.”[20]
[10]指奈瓦尔《火
女儿》。
[11]
九八〇年
月五日
[1]P.Vallet,十九世纪巴黎圣胥尔比斯教堂神甫。
[2]JeanMabillon(1632—1707),法国本笃会修士。
[3]法语,新发现。
[4]法语,造纸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