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释迦牟尼佛直接以佛陀形象出现在世间引导众生,而在佛灭度后,众生由于福报减小,只能看见佛以阿罗汉形象示现,阿罗汉之后是班智达利益众生。到现在末法时期,众生眼里只能看见普通人,佛便以普通人形象出现在们生活中。
就个人而言,没有宿世福报,今生不可能值遇贤善上师,而内心不清净,真佛现前也不会见其功德。
所谓观察上师也是观察自心:
在上师面前,没有自立足之地。
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又是怀着怎样心态面对上师?首先,在见到上师之前,已经有很深成见。上师应该仙风道骨,仪表堂堂,成熟又单纯,威严而慈祥;上师应该有求必应,在们沮丧时候给予安慰,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上师应该适时显露神通,以博弟子欢心,使他们不至于因为修行枯燥无趣而退道心……们就是带着这多“应该”去见上师。如果实际情况与预想不同,们便感到失望,甚至开始怀疑上师是否真有德行。
些人见到上师后会犹豫,不知是否需要深化与他关系。在与某位上师建立正式师徒关系之前,确需要仔细观察。上师是生生世世皈依处,也是开示取舍道理导师。如果不加观察而错认不合格人作上师,求法者将在轮回痛苦中陷得更深。
藏传佛教尤其强调观察上师。金刚上师与弟子关系旦建立就不能失毁,否则触犯密乘戒甚至破戒,后果极其惨烈。
如何辨别真正上师?《普贤上师言教》中讲得很清楚。
在末法时期,虽然如续部经典中所说具足切功德上师极为难得,但作为合格上师,至少应该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是具有无伪菩提心;其次是精通教法,能应弟子需要完整传授某解脱法门;第三是戒律清净。而判断位修行人是否具备金刚上师资格,其密乘戒清净与否就要摆在第位。
“金刚上师”并不像“堪布”、“活佛”、“仁波切”那样是种头衔或称谓,它代表其实是上师与弟子之间种关系。
当上师为你灌顶、讲解续部教言或传授密法窍诀时,他与你之间关系便成为金刚上师与弟子关系。如果上师本人密乘戒不清净,法脉传承到他那里就中断,他又拿什来为你灌顶、讲解和传授呢?
有些人在日常生活琐事上十分用心,吃顿饭、买件衣服都当大事,可在选择上师问题上却非常盲目大意,似乎随便什人都可以是他上师,只要“自”告诉他:有位“上师”会让他感觉自己更完整。
个人会值遇怎样上师,这既取决于个人发心及与上师因缘,又与同时代众生共同业力相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