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越来越明显,他们对曹操不满也就与日俱增,最终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同曹操对立和矛盾。曹操对这来自内部阻碍,也采取毫不留情手段。他对荀彧处理,就是这方面个突出例子。
荀彧是在初平二年(191)背弃袁绍投归曹操,为曹操统北方立下很大功劳,不仅屡建奇策,还为曹操罗致大批人才。曹操对他极为倚重,每有大事,往往首先征求他意见,并往往予以首肯采纳。在曹操文臣中,要数荀彧功劳最大,曹操也屡赞其功,屡加其爵。建安八年(203),曹操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食邑千户。建安十二年(207),又为荀彧增邑千户。曹操还打算授予荀彧三公之职,因荀彧坚决辞让,这才作罢。
但荀彧心存汉室,对于曹操权力无限膨胀,他内心是并不满意。早在建安九年(204)曹操刚任冀州牧时,有人建议恢复九州,以为这样冀州控制面积广大,天下就易服从,荀彧就曾加以反对,表面上说这样做反而不易谋取天下,实际上未尝不包含有抑制曹操势力用意。建安十七年(212),当曹操打算进爵国公、并加九锡时,荀彧敏锐地觉察到这是曹操谋求代汉个重要步骤,就再也不肯保持沉默,而公开站出来说话。当董昭根据曹操旨意,特地前来秘密征求荀彧意见时,荀彧明确表示反对,说:“曹公原来起兵目,是为辅助朝廷,安定国家,对朝廷怀有忠贞不二诚心。君子爱人以德,们不应当这去做。”
曹操得到报告,对荀彧大不满意,产生除去这绊脚石想法。不久,曹操南征孙权,上表请荀彧到谯县慰劳军队,将荀彧调出朝廷。荀彧到谯县后,曹操又给献帝上表,要求把荀彧留在军中。表文云:
臣闻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所以尊严国命,谋而鲜过者也。臣今当济江,奉辞伐罪,宜有大使,肃将王命。文武并用,自古有之。使持节、侍中、守尚书令、万岁亭侯彧,国之望臣,德洽华夏,既停军所次,便宜与臣俱进,宣示国命,威怀丑虏。军礼尚速,不及先请,臣辄留彧,依以为重。
荀彧就这样被留下来,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身份,参丞相军事,实际变成曹操下级,被曹操就近控制起来。曹操进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天,曹操派人给荀彧送来个食盒,荀彧打开看,里面是空,顿时明白曹操用意,于是饮药z.sha,时年五十岁。
关于荀彧之死,还有这样种说法:当初伏后给伏完写信,请求伏完设法除掉曹操。伏完收到信后,曾把信拿给荀彧看,荀彧看,心中厌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