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卡尔维诺与妻子在巴黎。
1975年,卡尔维诺绘制两幅滑稽自画像。
在场面对学生讲座中,卡尔维诺从个人原因和谦逊公共服务使命角度出发,十分清晰地解释他工作意义:
写作是因为没有经商天赋,不擅长体育运动,不擅长很多其他事情;用句(萨特)名言来说,就是“家族里白痴”……通常,写作人是这样个人,在他想做很多事情之中,他把坐在书桌前并将头脑中所想之物付诸笔端视为种实现自和沟通方式。
可以说,写作就是为沟通,因为写作是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传达些东西,些从身处其中文化、生活、经验和文学中产生东西。文学先行于,而赋予它很多个人东西,赋予它通过人类传递并再次流传经验。这就是为什
72—1974)中出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卡尔维诺。
对于而言,重要是你怎样,你做什。存在主义自发性不会让情绪低落,因此所有人都是生物,所有人都有生存权利。生存权利需要努力去争取,然而认识很多人没有任何生存权利。个人必须证明他有生存权利,不肯定是否有这个权利。必须去证明,但并不是总能成功。确实如此。
感觉是个多余人,这片土地人口过剩。(1979)
在同年另次采访中,卡尔维诺强调他自己道德观念家庭根源,并解释说拒绝主观性、退缩和自恋自满严重污染文学:
对于很多作家来说,他们主观性就是自给自足。在那里发生事就是有价值事。没有别处,很简单,生活经历就是世界全部。[……]觉得幻想世界不足以自圆其说,所以需要个蓝图。年轻时曾有多年在让文学和某种理性共存这个无解问题上大动肝火,这并非无病呻吟。这是个人为问题。但是总比没有问题好,因为只有面对个需要解决问题时,写作才有意义。(1978)
对客观性渴望深深植根于卡尔维诺作品中,经历二十年发展,最终以充满遗憾《美国讲稿》宣告结束:
[……]也许有可能从们自身之外构想部作品,它可以让们摆脱个体自局限视角,让们不仅可以进入与们相似其他自内心,而且还可以让无言之物开口说话,栖在屋檐鸟,春天树木,秋天树木,石头,水泥,塑料……(1985e)
1975年,卡尔维诺夫妇与群朋友在巴黎。右起第二位是古巴作家卡洛斯·佛兰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卡尔维诺与妻子在纽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