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要说时运不济,只有赵昌期个。这位勤恳实干*员,在万历四十六年去世,以南京兵部主事终。以他才干和背景,只做到这个级别官位,确实挺可惜。可他对婺源贡献最大,高人感念恩德,笔下留情,只说他“以曹郎终”,并没去刻意渲染。
这份呈文震撼效果,真是立竿见影。金德义读完以后,对保龙态度下子变得积极起来。
金知县初来乍到,情形不熟,并没有采取赵昌期那套有节奏“内斗”之计,而是直接调集人手前往龙脉,谁凿岩烧灰抓谁。时间鸡飞狗跳,不少灰户和囤户来不及躲避,纷纷被捕下狱。
县学学生们片欢欣鼓舞,觉得金知县真是赵侯再世。没想到,金德义这个做法太过简单粗,bao,反而引起强烈反弹,逼得十七、十八、二十三、四十三居民们团结起来,致对外。
冯开时在任那几年,四都居民已经不像从前那彼此敌视,养出套抱团策略。这次金德义下狠手,他们立刻分散开来,把灰窑往深山里挪,不再互相举报。官府人过来问话,谁都不会开口。
成个少参。布政使下属有参政、参议,前者别称大参,后者少参,正四品。
下任叫熊寅,到任年病逝。
再下任就是谭昌言,丁忧去职,如今只做到大参——从三品。
下任金汝谐,去西台当御史,三年就病逝。西台是都察院别称。
下任赵昌期更惨,以曹郎终。曹郎是指六部之下各司主官,赵曾担任南京兵部主事。
在婺源山区那种地方,如果得不到当地人配合,官府想实行什政策当真是寸步难行。船槽岭烧灰游击队深谙十六字方针:“敌进退,敌退凿。敌驻睡,
下任冯开时,只在户曹混个候补主事。
这位不知名高人思路着实刁钻,他口气列出婺源县前后十三任知县履历,提炼出条规律:“地理之关于人事,岂不响应。”历任婺源知县因为龙脉受损事倒霉连连,官路坎坷,没个过得好。新来知县大人,您自个儿掂量掂量吧。
这个角度可以说是高屋建瓴,深悉人性。你跟*员们陈说民间疾苦,未必能让他们感同身受,但说这事有碍于仕途,保证会引起高度重视。
其实仔细分析话,这份倒霉名单根本名不副实。比如赵崇善、朱桂、徐良彦三人官至正四品,谭昌言更做到从三品。虽说是闲职,但也不至于被说成仕途蹉跎。这若是蹉跎,那什才算仕途顺利?当到皇帝吗?
那位高人为论证十三位知县都倒霉论调,只好硬说这几位还爬得不够高,职位不够重。这种先立论点,再扭曲论据做法,值得后人学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