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也。吾正可借人之拂逆以磨砺之德性,其庶几乎!(21)
也就是说,这些天因为江西布政使有意和自己作对,心里非常愤懑。但是细思古人办事,岂不也是和样,经常会遇到掣肘和拂逆。如果怒他人之拂逆,必欲使之顺从,就会采取霸道手段,诛除异己。时间长,就会成为不可世权臣,给自己带来祸患。如果在他人反对面前能够动心忍性,修炼自己心性,委曲求全,而且还以没有“对立面”而忧心,这才是圣贤用心。所以正可以借这个不顺心事来磨砺心性。
这是曾国藩在遇到困难阻碍时贯心态。很多大人物都喜欢其他人如同秋草伏风样,偃伏在自己脚下,让自己所有决定都得到“坚决贯彻”,“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曾国藩却不是这样。他斋名为求阙,生勤求己过,最喜欢听别人批评。越是位高权重,他越是主动听取逆耳之言,以克除自己身上“意气”“客气”和“矜气”。他曾说:“安得二好友,胸襟旷达、萧然自得者,与之相处,砭吾之短。”(22)他有意识地在身边安排几个耿直高洁之人,时时给自己指出缺点。“身旁须有胸襟恬淡者,时时伺余之短,以相箴规,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23)在给朋友信中,也经常请求他们“常惠箴言,并赐危论”(24)。
经过反思和调整,他应对此事态度非常理智平和。曾国藩幕僚们纷纷大骂不已,要求曾国藩马上参奏。曾国藩却没有这样做。沈葆桢是他提拔起来,现在又进行参奏,不光沈氏脸上不好看,他自己脸上也不好看。况且沈氏用钱也是为公,所争毕竟不过四万两,为数不算太多,随他去吧。曾国藩念起忍字诀,选择悄悄吞下这颗苦果,“遂未奏请,以全寅谊”(25)。没有向外界公开他和沈氏矛盾。
沈葆桢截留军饷事对雨花台大战没有产生严重影响,主要是因为太平军没有湘军那样坚定意志力。特别是李秀成部,远没有陈玉成部凶悍耐战。这次战役双方相持到十月四日,天气已寒,太平军既无冬衣,正如曾国藩判断那样,粮食补给也不能持续,只好撤退。曾国荃终于顶过来。这场惊心动魄战斗整整持续四十六天。
但是湘军付出代价也非常惨重,湘军“伤亡五千,将士皮肉几尽,军兴以来未有如此苦战也”(26)。郭嵩焘亦认为此“极古今之恶战”(27),特别是随曾国荃作战曾国葆战后不久就因为操劳患病而死,令曾国藩又失掉个弟弟。
雨花台大战后,曾国荃胆气复壮。他坚持驻扎雨花台,不肯少退,“派得力哨官回湘募勇”,增加人力,以图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