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格外地简单,把生命之树上枝枝叶叶都砍,只留下根通天、笔直、光秃秃树干。如斯,宗教要义其实可以归纳为个字:“戒。”三戒、五戒,七戒,十戒。中世纪没有文学,严格地说,中世纪文学之树不再摇曳、不再荡漾、不再呼风唤雨、不再涛声依旧、不再啾啾鸣唱,原因就在这里。宗教是虚拟,文学也是虚拟,但人类在文学面前要比在宗教面前宽松得多、自在得多、放肆得多、幸福得多。这就是为什早在上帝诞生之前文学就诞生,而上帝死,文学依然活着。这是个足以感动中国、感动世界、感动人类、感动历史并感动未来基本事实。
当今中国有个流行说法,中国文学之所以不如人意,中国社会现状之所以不如人意,是因为中国缺少宗教。这个说法由来已久,近几年更是得到广泛点赞。这个说法愚昧至极。它有害。有“毛病”人如何才能规避邪恶?靠宗教、靠“疑似宗教”所带来“理性崇拜”是极其危险。常识是,们所需要不是宗教精神,是法精神。们所需要是“对法尊重与敬畏”,而不是“对神盲信与恐惧”。是宗教就必然伴随盲信,是盲信就必然带来崇拜,是崇拜就必然带来恐惧。但们永远也不该忘记,们有“免于恐惧自由”。“对法尊重与敬畏”可以强化们人性,“对神盲目与恐惧”只能为们提供无法无天和深不可测奴性,最终,们失去必将是“免于恐惧”自由。
想说,在并不开阔人生里,如何与小说人物相处,耗费太多心思。有些人很爱,有些人不那爱。不止次在公开场合承认,在所有小说人物当中,最爱那个人是玉秀。玉秀当然是不完美,她身上有致命缺陷,轻浮,虚荣。但是,请允许为她辩护,她是无害。她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她只是不想让别人去伤害她。更想说,个人仅仅因为她轻浮、虚荣她就铁定不能幸福,那,当事人是无罪,有罪定是生活。是明媚阳光造就们地上阴影,而不是月黑风高与大雪连天。
在小说里,死亡还少吗?死去人还少吗?可是,玉秀死,怎就那不能释怀呢?把《玉秀》初稿看又看,从小说内部逻辑上说,敢说,没有问题,至少没有大问题,也就是没有所谓“硬伤”。可是,为什就不能接受玉秀死呢?是什力量让寝食难安呢?
鲁迅先生说过句话,所谓悲剧,就是“把有价值东西撕碎给人看。”这句话很著名,很铁血。没有鲁迅先生那样思想高度,可也不会轻易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