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母亲下次会帮助他,让他有所长进;他在小说里
最后
句话是这样说
:“好吧,咱们就试试吧……也许,
还有足够
力量。妈妈,妈妈,这是你
力量。”[47]
格罗斯曼母亲二十周年忌日那天,他给母亲写
封信。他
情感在信中表达得更加明白:“亲爱
妈妈,
就是你,只要
活着,你也就活着。
死以后,你还会继续活在这本书里。
把这本书题献给你,书
命运是和你
命运紧紧连在
起
。”[48]他感到母亲就在这本书里活着,这似乎让他觉得《生活与命运》这本书本身就是
个活体生命。[49]他给赫鲁晓夫写
封信,以
句挑战
话作结:“
花费毕生心血写成
书正在坐牢,那
,
自己
人身自由、
现在
职位都是毫无意义
,都是虚假
。这本书,
写
就不会抛弃,过去不抛弃,现在也不抛弃……请你把自由还给
书。”[50]
***
约翰·加勒德(JohnGarrard)和他夫人卡罗尔(CarolGarrard)合写
本优秀
格罗斯曼传记《别尔基切夫
灵骨》。约翰·加勒德来信说,格罗斯曼有“两个未愈合
伤口”:
第个伤口是沉默
文化。苏联犹太人
死亡,当地老百姓做
帮凶。在前苏联
领土上,大家至今还保持沉默,绝口不提这件事。有
位美国和平卫队
志愿者被分配到别尔基切夫工作,上个月她给
来信说,她正在寻找犹太人大屠杀
准确地点。她请乌克兰朋友帮忙寻找(她会说乌克兰语),大家却茫然看着她,都矢口否认,说没发生过这样
屠杀,也没有这样
尸坑。第二个伤口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有关。通往著名
“斯大林格勒陵墓”
花岗岩墙上刻着
排大字:“
个德国兵问道:‘他们又向
们进攻
,他们能是普通人
?’”在陵墓
大厅内,
个苏联红军战士
回答用烫金大字刻在
墙上:“是
,
们确实都是普通人,活下来
没有几个,但是为
神圣
俄罗斯母亲,
们都履行
爱国者
责任。”
这些话是从格罗斯曼篇文章上摘录下来
,该文题目是《在主传动线上》,最初刊登在《红星报》上,后来《真理报》也转载
。但是,这个纪念馆
设计师们并没有注明这两句话
作者是格罗斯曼。纪念馆
导游人员至今仍然在说,他们不知道这个语录
作者是谁。[51]
纪念馆修建期间,格罗斯曼在默默无闻中死去。纪念馆1959年奠基,1967年完工;《生活与命运》1961年被“逮捕”,格罗斯曼于1964年逝世。苏联当局对待格罗斯曼方式,似乎是将他劈作两半,两个“格罗斯曼”互不相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