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打入另册右派而言,只要在夹边沟
天,劳动,超强度
体力劳动,就既是手段,也是目
。他们已经不是教授,不是工程师,不是大学生,不是干部,不是优秀团员,他们只是要被管教
劳教分子。
管教人员大多出身行伍,他们对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所知
,于是
年四季里,几乎天天都要安排繁重得超出体能
农活,同时辅以生产竞赛,让那些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右派们每天劳动12小时甚至16小时,拚尽全力,以致于累得在地上爬。
三夹边沟饥饿
直接威胁夹边沟右派生命,除
劳累和寒冷,更为致命
是饥饿。
夹边沟农场从1957年4月开始接收右派到1960年12月底抢救人命,三年半时间里,前年半是右派们
劳累史,后两年,也就是19
墙框,就是当年右派们住地窝子。
夹边沟农场成立于1954年3月,科级单位,它行政名称是甘肃省第八劳改管教支队,原本就是
个关押犯人
劳改农场。
1957年反右之后,劳改犯被转移别处,夹边沟农场变成劳教农场,专事收容右派分子。
这些右派来自甘肃省机关、企业和学校,他们是反右中揪出来
极右分子、出身剥削阶级家庭或者曾有过其它错误
右派分子、大鸣大放期间有右派言论
历史反g,m、以及工人当中因右派言论而获罪
坏分子。
1957年,甘肃省共揪出右派万两千多人,其中罪行深重、被开除公职并判以劳教
极右分子约有三千人。陆陆续续地,他们从全省各地(主要是兰州市)先后来到
这个巴丹吉林沙漠边缘
荒凉之地。
除风大沙多,夹边沟有限
农田多为盐碱荒滩,这个小型农场自开办时起就只能接收四五百名劳改人员,因为它只能养活这幺多人。
至于为什幺甘肃省要将两三千名右派源源不断地押送至此,和凤鸣《经历
1957》是这样解释
:
夹边沟农场贫瘠而严重盐碱化土地
收获物,根本无法使2000多劳教分子果腹。从省上到张掖地区到农场,坚决贯彻执行
是对劳教分子
改造与惩罚,这2000多人
生存条件如何,以夹边沟
土地面积、生产条件,能不能让2000多劳教分子凭靠种田养活自己,从以后
结局看,那时并没有人想及。
和凤鸣和爱人王景超反右前同为甘肃日报编辑,王景超被打成极右分子,和凤鸣则是般右派。1957年4月,夫妇俩同
辆火车被押送劳教,和凤鸣去
是十工农场,王景超则到
夹边沟。三年后,王景超在夹边沟活活饿死,和凤鸣则侥幸躲过
劫。
右派们到夹边沟后,迎接他们
,是劳累、寒冷和饥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