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编译馆任职前,高中国文课本刚换主编。有人攻击高三下第六册国文最后课选是清代孔尚任《桃花扇》续四十出《余韵》:“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认宾客,眼看他楼塌。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认为这段曲文分明是讽刺国民党。担任主编师大周何教授是台湾第位中国文学博士,他说:“选是清代戏剧,并不是作品。”攻击者说:“剧本那多,你为什偏要选课?”周教授差点进们称之为“保安大饭店”警备总部。
刚组织国中国文编审委员会时,从不同来源听到这件事,提醒水中暗礁之多,听说原任馆长就是因此而退休。处境,若非亲历,很难预测。位资深馆员张杰人先生,曾在东北协会任职。看过童年多病又爱哭,知道进馆工作,间:“你来这种地方做什?”后来让他吃惊是,在进入“那种地方”之前,已然历经人生波涛,不再哭泣。
第个不能哭经验,是国中国文、二册初拟篇目提交编
,andtomorrow,
creepsonitspettypacefromdaytoday,
Tothelastsyllableofrecordedtime.
明天,又明天,又明天。
天又天在这碎步中爬行,
直到注定时刻最后秒。
这位中学老师问学生:“为什连用三次“明天”?”学生回答形形色色。但是多半抓住点:活得很长,会有许多明天。老师听完后说:“你们想着,那多明天可以去骑马、打猎、钓鱼,麦克白因为今天和昨天做太多恶事,所以他许多“明天”是漫长难挨。”用个简单字,再重复,它所创造意境,老师大有可讲之处。就像《鱼》,小孩不断重复“真买鱼回来”,也有令人玩味低回之处。
下次开会时,屈先生果然将上次未通过几课提出再讨论,洪先生突然站起来说:“们学生百分之八十在乡镇,对《鱼》中祖父和孙子之间感情应是很熟悉,这样朴实情景会让他们感到亲切。”第二次投票通过,记得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
另个重要支持来自们举办几场全省老师试教大会,听到来自各地数百位代表意见,几乎致认为新编课文校易引起学生兴趣,这给们选材更大空间相面对批评勇气。
在那个渐开放而尚未完全开放社会,文化界笼罩着浓厚政治气氛,教育部统编本国文和历史课本往往是社会注意焦点。因缘际会,恰在漩涡中心,得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各种文化波涛,甚至时有灭顶危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