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十二月底,在微博上渐渐看见有人上传蜡梅
照片,才知道又到
蜡梅始开
季节
。这是
离开南方到北京
第三个冬天,原先熟悉于心
江南物候,如今也渐渐漫漶不清。当然代表性
物候还是清楚,但
个节候
结束与下个节候
开始,这连结过渡之间微妙鲜活
部分,不能置身其中,年复
年感受其延续与变化,这份记忆力也自然蒙钝下来。现在,当
坐在北京因为暖气而有二十二摄氏度、干燥得令人脸上微微发疼
室内,再去回忆从前在南方冬天
清湿与寒冷,就像隔着布满水汽
玻璃窗,窥看里面晏晏
灯火与人影。无论如何努力,记忆蒙隔
水雾也并不因此消除,
所能记起
,只是模糊
廓影和窗里偶然泄露
两点微密
人声,这大概是每个离开熟悉之地渐久
人,都必须领受
疏隔与缺憾吧。
蜡梅是在冬季里最喜欢
花,虽然认识它似乎已是很晚
事
。这花在
家乡常用作上
辈和
们这辈女性
名字(到90后这
代,似乎就很少见
),
二阿姨名字里便有“蜡梅”二字。
念小学时,班上有
个秀气
女生,名字叫“蜡花”。虽是如此,
小时候却几乎没怎
见过蜡梅,大约
家乡实在少有这些闲逸
花木,那时
又不很在意树木和花。直到两三年前回乡,才在去亲戚家拜年
路上遇到过
棵小蜡梅树,山草枯黄,蜡梅枝乱糟糟地伸着,开着零星几朵花,只是很普通
光景。后来离开家乡去苏州读大学,校园里理应见过,却全无印象。
之认识蜡梅,领略其冬日
清气,还在到南京工作以后,而大规模
熟悉,则是从南大读研时开始。还是考研时候,考场就在南大
教学楼,
月
清晨从后门进校,路过
丛很大
蜡梅树下。有三米多高,攒枝丛生,枝顶从高处披散而下,如海波涌起、将崩未崩
瞬间。蜡梅香气突如其来,
心里
醒,仰头去看,才发现高枝上透明色泽
蜡质花朵。那是
非常灰暗
时期,即使打定主意要考研,去做那时自己想做
事,却因为心绪
芜杂不宁,并没有用尽力气去复习,因此心里常免不
自责与悔恨。或者应当说,自责与懊悔和灰暗
孤独情绪,是那时
常态。怀着近于感激
高兴,想着“真好闻啊”,然后很满意地走去考试,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后才会竟然以不差
成绩考上
吧。
在学校三年里,
对这棵蜡梅树也怀
更深
点
感情,年年冬天,它是学校第
棵开花
蜡梅树,花朵较小,不及图书馆后
饱大。也到这时,
才发现学校里蜡梅树之多,尤其是大蜡梅树之多。
记得清校园里每
棵大蜡梅树
所在——不独蜡梅,几乎每
棵
喜欢
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