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府和社会力量去做缓冲。就拿贫富差距扩大来说,z.府再分配政策不仅包括对富人多征税,还包括为穷人多花钱,把支出真正花在民生上。
城市化是个不可逆过程,目前土地和户籍改革都承认这种不可逆性。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冲击,回到乡村可能是权宜之计,但不是真正有效长期缓冲机制。还是要在城市中建立缓冲机制,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等支出,让人在城市中安居乐业。
加大民生支出,也是顺应经济发展阶段要求。随着工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工业会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创造就业能力会减弱,这个过程很难逆转。所以大多数就业都要依靠服务业发展,而后者离不开城市化和人口密度。(17)如果服务业占比越来越高,“生产投资型z.府”就要向“服务型z.府”转型,原因有二。其,与重规模、标准化工业生产相比,服务业规模通常较小,且更加灵活多变,要满足各种非标准化、本地化需求。在这种行业中,z.府“集中力量办大事”投资和决策机制,没有多大优势。其二,“投资型”和“服务型”区别并非泾渭分明。“服务型”z.府实质上就是投资于“人”z.府。服务业(包括科技创新)核心是人力资本,z.府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也就是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但因为服务业更加灵活和市场化,z.府在这个领域投入是间接、辅助性,要投资和培育更般化人力资本,而非直接主导具体项目。
扩大民生支出瓶颈是地方z.府收入。第章分析事权划分逻辑,这些逻辑决定民生支出主力必然是地方z.府而不是中央z.府。2019年,z.府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总支出中,地方占96%,中央只占4%。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机制,有效地推动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均等化(第二章),但这并没有改变地方民生支出主要依靠地方z.府事实。在分税制改革、公司所得税改革、营改增改革之后(第二章),中国目前缺乏属于地方主体税种。以往依托税收之外“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模式已经无法再持续下去,因此要想扩大民生支出,可能需要改革税制,将税入向地方倾斜。目前讨论热点方向是开征房产税。虽然这肯定是个地方税种,但改革牵发动全身,已经热议多年,也做试点,但仍未实质推进。
第三节
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
主流新古典经济学是套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运行理论。在很多核心议题上,这套理论并不考虑“国别”,抽象掉政治、社会、历史等重要因素。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