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这大概就是有没有“安全感”——这种“安全”和经济能力没有关联。在平等两性关系中,女性不但要求男性感情专,也要他们在肉体上专,因为很多男人爱在两者之间划分界线,而女人都明白,这种界线完全是自欺欺人。林徽音自小目睹父母间三角纷争,又岂会忽视这点呢?徐志摩在英国热烈追求她,表示要为她而离婚,却同时让妻子张幼仪怀身孕。假如个男人对你热烈追求之际,却同时和别女性发生肉体关系,你认为这是个可信、可靠人吗?感情最浓烈时候尚且如此,日后浪漫情怀稍为冷却,“专”会有多大希望呢?
第二,志趣是否相投。也许很多人以为林徽音和徐志摩匹配,是因为两人都有文学天分,这未免是想当然矣。林徽音选择建筑学是十多岁就立下志愿,因此不论是工作还是研究,她和梁思成直相辅相成。他们跑遍大江南北,解放前后,他们奋斗目标始终如,说到志趣相投,实在很难有更好配搭。以建筑为专业,可以以文学为嗜好——这正是林徽音选择;硬要反过来,又是否行得通呢?
第三,性格配合。说到徐志摩性格方面特别吸引人地方,几乎每个人都要说他热情、天真、没有机心等。从交朋友角度来看,这些当然都可以说是长处,但如此性情人在实际生活方面往往塌糊涂,徐志摩是个好例子。这样男人,如果碰上窍不通、只懂玩乐配偶,固然是个悲剧(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姻正是例证),但如果配上精明能干、希望有所作为女人,也还是种悲剧。结婚前大家可能觉得人生寄意于美丽文字就够,那是因为各自回家就有家人照顾;结婚后男在实际生活方面愈“无为”,就代表女要负起愈重包袱。“天真”男人可以很可爱,但又是否会让人尊重呢?
从前评论读书人,讲究“道德、文章”;到“主义”挂帅年代,又出现不管文章如何,必须“主题先行”现象,反正结果不是因人而废文,就是因文而废人。相对之下,徐志摩是幸运。他才华有目共睹,他身边友人因为爱才,往往为他品德上毛病辩护,比如胡适谈论他,重复用上字眼是“单纯”和“梦想”,也就是说他其实是个偏才。抱着欣赏态度跟这样人物做朋友,可以在他身上看到自己被生活磨掉素质,因此特别珍惜他。但如果家里有个偏才青少年,做父母不论心理负担还是实际负担都会加重,假如做妻子有个偏才青少年似丈夫,以“浪漫”为婚姻基础,能否经得起日积月累磨蚀呢?
直鲜有人谈到,倒是梁思成吸引力。大家知道他因为交通意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